深度揭秘(隆鼻医疗事故怎么鉴定)医疗事故怎么鉴定?在哪里鉴
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。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,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内在要求,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。当前我国乡村医疗卫生领域依然存在诸多短板,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,针对农民群众急难愁盼,抓住基层、体制、人才等重点,提供更加公平可及、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。
当前阻碍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几个重点难点问题。一是乡村医疗卫生工作亟待制度保障。目前,落实以基层为重点的政策要求,缺乏系统性制度保障,相关硬性指标也未出台,各地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异。这就导致乡村医疗卫生体系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,尤其是新增资源流向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占比偏低。数据显示,2021年村卫生室诊疗13.4亿人次,比上年减少0.9亿人次,平均每个村卫生室年诊疗量2239人次,也就是一天仅为6人。二是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发展的政策配套不够。一方面表现在财政投入水平偏低。与公益一类性质的要求相比,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补助收入较低,制约了其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意愿和能力。另一方面表现在用药相关政策不尽合理。尽管我国基本药物目录已多次调整,基层使用基本药物的范围和占比规定趋于合理。但总体上看,现有基本药物政策对乡村医疗卫生体系的约束仍然大于激励。三是人才不足仍是制约乡村医疗卫生发展的瓶颈。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意识,农村医疗卫生机构“等、靠、要”思想在个别地区仍然存在,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质和量的提升。地区之间、城乡之间卫生人才队伍的差距,势必带来不同人群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不均等,从而影响社会公平。四是乡村医生队伍不稳定。目前,各地普遍存在乡村医生队伍老化、缺乏退出机制、后继乏人等问题,尤其是60岁以上的乡村医生占了很大比例。根据有关部门的数据,从2020年到2021年,全国村卫生室数量减少约1万个,持乡村医生证的人员和卫生员减少约10万人,趋势不容乐观。尽管乡村医生可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,但个人需承担全部参保费用,因此大部分人只参加了保障水平较低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。
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的路径。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是同步出现且存在内在关联的,共同指向乡村医疗卫生体系的制度建设,是不容忽视的真问题。新时代,需统筹部署、协同推进、抓住重点,同时做到精准和因地制宜,依托乡村产业、人才、文化、生态、组织五个方面的发展,全面提升乡村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效能。
以乡村人才建设建强乡村卫生队伍。借鉴其他领域经验,坚持在人才“引、育、用、留”上做实文章,建立村村共建、村社共建、村场共建、村校共建、村企共建的模式。持续提高农村卫生院一线人员的整体素质,真正落实按岗位标准选人,以业务能力用人,凭业绩贡献付酬。建立符合乡村卫生人员特点的绩效薪酬激励制度,收入分配重点向关键岗位、业务骨干人员倾斜,不断提高其薪酬水平、社会地位、职业荣誉感和获得感。建立动态调整机制,逐步提高乡村医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、基药补偿标准等。同时,还需完善乡村医生社会保障政策,探索解决其后顾之忧。
以文化建设培养农民健康意识。通过政策手段提升农民健康素质,帮助农民掌握健康知识和养成日常健康的行为习惯。在此基础上,引导农民正确理解健康、主动关注自身健康、科学及时就医。还可以通过乡镇卫生院与乡镇的协同联动,以及整合资源,提高配置效率,促进均衡发展,为农村开展公共卫生科普教育提供支持。
立足生态保护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。一方面建设健康环境,做好公共卫生政策指导和措施落实,教育引导农民实现环境卫生的共建共治共享。另一方面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,不断改善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用房、器械设备、床位等硬件设施,从根本上保证农民就近获得较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。
以组织保障带动医联体、医共体协同发展。一是组织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开展人才、技术、设备、信息等优质资源共享的集约化服务,实现医共体建设县级全覆盖。二是探索推行与分级诊疗制度相衔接的医保费用总额预付、结余奖励、超支分担制度,引导建立以健康管理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。三是整合市县乡村医疗卫生资源,整体提升农村地区医疗卫生健康服务水平。整合区域中心覆盖地区全口径人口信息、居民电子健康档案、电子病例等,联结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,实现互联互通、信息共享、业务协同,推进远程诊断医疗,同时实行“基层检查、上级诊断”服务,方便农村居民就近有效就医。
以产业发展助推农村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。信息化是提升乡村健康治理水平的有力手段。因此,我们应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技术优势,不断提升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发展水平。同时,尽管乡村医疗卫生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,但我们可以提前谋划,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在某些方面实现“弯道超车”,同时也为后续高质量发展留出接口。例如,可充分利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物流网等新技术,加强乡村医疗卫生与养老、旅游、健身休闲、食品等产业融合,同时强化对新业态新模式监管。在此基础上,建立健全覆盖健康产业全链条、全流程的政策体系,如此又为进一步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,形成良性循环。